協會沿革

協會沿革

    私立醫療院所提供了台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醫療服務,然而長久以來私立醫療院所由於沒有公立醫院的教育、設備、人事預算補助,及在醫療政策劇變的環境中,往往成為被漠視的群體。1990年在勞保甲、乙、丙表第一次公佈時,由於未與醫療院所代表充分協商溝通,導致各層級醫療給付降低50%左右,基於替私立醫院及診所爭取公平及合理權益與經營環境的理念下,私立醫療院所於是在洪文棟院長、張錦文顧問、莊逸洲主任與各地區私立醫療院所代表通力合作下,始籌備本協會。終於1990年五月十二日正式成立了『中華民國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協會成立後,本持當初創立的精神,即積極參與勞保甲、乙、丙表之修訂,終於在歷經18次修改後,甲乙丙表才定案,而將醫療院所之經營衝擊降至最低。

    1994年協會成立病歷管理促進委員會,由馬偕病歷課鄭茉莉課長擔任首任會長,致力於提昇醫療院所病歷管理專業水準及其服務品質,促進交流並提昇會員病歷管理相關知識及經驗。

    1995年協會成立醫院工務暨醫學工程發展促進委員會,由長庚醫院工務處簡宗益處長擔任首任會長,委員會的宗旨為提昇醫院工務暨醫學工程服務品質、促進交流並提供會員相關經營管理知識及經驗。

    從協會成立之初奔波於勞保甲乙丙表的給付修改,到近來協會關心的醫療服務業納入勞基法問題,協會莫不積極參與醫療政策的制訂、辦理各項教育研討會、提供會員各項醫療諮詢與服務。

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

97年起行政院衛生署即委託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成立經營『行政院衛生署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同時邀集中華經濟研究院共籌,努力推廣台灣醫療服務與相關產業,以呈現行政院「醫療走出去,病人走進來」的總體目標。

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以下稱本小組)作為計畫主要執行單位,目標是成為台灣醫療旅遊發展的平台,促進以行政院衛生署為首的政府機關、醫療機構及民間業者之間即產官學之合作,將台灣優良醫療服務推廣到全世界,成為外國病人醫療旅遊的首選。

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剖析台灣優質的醫療服務,突顯台灣醫療服務項目,以六大優勢為主軸(如下圖),作為推廣台灣醫療產業服務的形象。

 

經本單位長期輔導、協助各院建立國際醫療之軟硬體服務實力,近年來各院成績斐然,自97年統計至101年止,已累積55萬人次來台進行醫療旅遊,共創造出超過台幣108億元之直接醫療效益(不含伴醫、觀光及其他產職效益),成績卓越。

 

國際衛生醫療合作策略聯盟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與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於2006214共同簽署成立『國際衛生醫療合作策略聯盟』,聯盟主要業務『臨床醫療小組』與『友邦國家醫事人員來台訓練計畫』執行成效良好,不僅第一線提供友邦國家之民眾健康照護、醫療服務,並藉由合作機會與當地醫護人員進行臨床技術交流及教學,更進一步提供當地醫護人員來台接受臨床訓練,以醫療知識與技能傳授交流,達成臨床技術轉移之目的,並實質提升友邦國家之醫療服務品質以及改善當地之公共衛生情況。

本會於98年度與國合會簽署『98年度國際衛生醫療合作策略聯盟會議暨行政服務』計畫案始,本會配合國合會進行「行動醫療團」、「友邦國家醫事人員代訓計畫」以及「堪用儀器捐贈」之業務,成效良好。為延續現階段之成果,並進一步發揮國際衛生醫療合作策略聯盟此醫療合作平台之效益,藉由三年之計畫 (2010-2012)提供會議及行政服務,以建立我國衛生醫療專業人才資料庫,並持續性的提供國內醫療機構及專業人事參與國際衛生醫療合作及援助的管道,積極推動國際衛生醫療援助事務。

協會未來的發展與願景為

1.設立一個供會員相互溝通之網站,讓會員可在網站上看到各研討會最新訊息與會議記錄、會員對相關廠商服務的評比、會員對協會的 建議等。

2.與美國排名第一的密西根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舉辦研討會及參觀美國各種不同醫療機構,擴展管理視野。

3.針對健保目前擴大實施DRGs,及未來健保民營化等議題舉辦相關研討會,提昇會員管理水準。